初三写人作文:一代名将吴起之一
一:半途而废的儒生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吴起,战国时期卫国人。吴起年少的时候,游手好闲,是个不折不扣的无赖。他的家庭原本比较富裕,但因为吴起屡次出门向君主仕官不成,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最终导致了家庭的败落。从此,吴起便和自己的老母亲一起,过起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大家知道,吴起的一生都在追逐功名利禄,恐怕和这段经历不无关系。这是后话,我们暂且不提。却说吴起与自己的老母亲相依为命,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吴起的同乡人见他落魄至此,纷纷落井下石,讥笑他不学无术,只会拖累家庭,注定一事无成。吴起的自尊心十分强烈,好胜心促使他做出傻事,他不顾国家法律,手刃了诽谤自己的三十多个人。大家知道,自古以来,杀人偿命,吴起知道继续留在卫国只能等死,吴起最终决定,外出求学。临别时,吴起咬破自己的手臂,向母亲发誓:“娘,孩儿今后如果不取得将相卿大夫那般的荣耀,就绝不会踏入卫国半步。”说好之后,吴起辞别母亲,踏上了茫茫的求学之路。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关于这一幕,在明代著名小说《东周列国志》中有详尽的描写:起自啮其臂出血,与母誓曰:“起今辞母,游学他方,不为卿相,拥节旄,乘高车,不入卫城与母相见!”母泣而留之,起竟出北门不顾。在这段的描写中,吴起完全是个冷血动物,不顾年迈父亲的苦苦哀求,执意为追求功名利禄弃母而去。不过,在《史记》的记载中则不是如此。吴起离开前,他的母亲并未做挽留。这给我留下了这么一种美好的猜测:吴母知道吴起志在四方,他日必能出将入相,因此不忍也不愿阻止儿子振翅飞翔。如果是这样,吴起太幸运了,有个这么好的老母亲。
辞别母亲,吴起便拜入当时鲁国的大儒学家曾子(就是杀猪那位)门下,学习儒术。以我估计,当时的吴起大概是想学成后仕官于君主,担任一个文臣的职务,处理国家内政,以此步步高升,完成他对母亲的誓言。可不曾料到,在曾子门下发生的几件事,彻底改变了吴起的命运以及历史的进程。
一日,曾子问吴起:“你在我这学习六年,从来没有回乡探视过你的母亲,作为一个儿子,你的良心是否安定?”吴起答道:“我曾在母亲面前发誓:‘不担任相国或是大将,就绝对不回到卫国。”曾子听了非常不满意,责怪吴起:“可以对别人发誓,又怎么能对母亲发誓呢?”从此,曾子打心眼里讨厌吴起的为人。过了不久,从卫国传来噩耗,吴起的母亲因病去世。吴起听到这个消息,向天痛苦的哭号三生,就马上收起眼泪,继续读书。曾子怒不可遏,对他的弟子义正辞严地说:“吴起忘记了回乡为母亲奔丧,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流失要是没有源头便会枯竭;树木要是没有了根便会被轻易折断;人若没有本,怎么能过完一生?吴起不是我的弟子。”于是曾子命令其他的弟子不准与吴起相见,等于把吴起逐出师门。
在《史记》中,对曾子与吴起的对话没有详细记载,以上均出自《东周列国志》(在这里解释下,吴起系列里会多次引用此书。虽然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小说,但它严格根据各种史书选材,可信度很高)。作为小说,《东周列国志》在对吴起的为人方面持绝对否定态度,在冯梦龙眼里,吴起除了一身才华外,就一无是处。所以,冯大师塑造出二人的对话,以此来批判吴起的无情无义。虽有虚构成分,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吴起没有回乡为母亲奔丧。这一点,历来被无数文人所诟病。那么,吴起是否真是这样对母亲无情无义呢?我觉得不是。我的观点是:吴起此时的心里一定痛苦万分,正因为他太爱自己的母亲,才忍痛不回乡奔丧。
吴起也是肉身凡胎,他也有自己的感情。透过史书我们发现,吴起对待自己的士兵特别好,就像一位慈父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试想,一个人能够如此对待一些素不相识的人,更何况是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呢?一个爱别人的人心中一定要懂爱,而且他必定遇到一个爱他和他爱的人,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吴起早年曾多次出仕,却屡次失败,他的母亲并没有阻止他,虽然最后吴起败光了家产,可他的母亲却并未斥责他。母亲就好像温暖的炉子,每当吴起遭到挫折,母亲是他唯一倾诉的对象,而母亲也犹如深沉的大海,呵护、拥抱着他。吴起的母亲从未对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失去指望,相反,在吴起外出游学时,也不曾挽留。但有句话讲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不管儿子有多无能,家中的老母始终盼儿早归。可遗憾的是,她还没等到儿子衣锦还乡就撒手人寰,实在不得不说是遗憾。
吴起自幼丧父,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滋生恋母情结,对吴起来说,母亲是他一生中最爱的人,母亲的爱伴他成长。那后来吴起又为何如此狠心,不为母奔丧?我至少能列出以下几个原因: 1. 吴起认为自己一事无成,羞于回家见母,怕母亲看到他憔悴的样子,在黄泉路上还为他担心; 2. 既然母亲已逝,那自己倒不如努力上进,将来衣锦还乡,好好修缮母亲的坟墓,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3. 他已无亲人,不想再回到那个伤心之地……而且我注意到。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起终不归”,这很耐人寻味,很可能是司马迁得到吴起不回乡的原因,但为了维护封建礼教,故意省去。吴起不会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皆藏于“终”字上。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儒生,吴起的学习生涯宣告结束。吴起是否会放弃自己的梦想?不,他找到了一条新路——学兵法。三年后,吴起学成,从此走上战场。那么,作为将军的吴起表现如何呢?请看下节。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吴起,战国时期卫国人。吴起年少的时候,游手好闲,是个不折不扣的无赖。他的家庭原本比较富裕,但因为吴起屡次出门向君主仕官不成,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最终导致了家庭的败落。从此,吴起便和自己的老母亲一起,过起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大家知道,吴起的一生都在追逐功名利禄,恐怕和这段经历不无关系。这是后话,我们暂且不提。却说吴起与自己的老母亲相依为命,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吴起的同乡人见他落魄至此,纷纷落井下石,讥笑他不学无术,只会拖累家庭,注定一事无成。吴起的自尊心十分强烈,好胜心促使他做出傻事,他不顾国家法律,手刃了诽谤自己的三十多个人。大家知道,自古以来,杀人偿命,吴起知道继续留在卫国只能等死,吴起最终决定,外出求学。临别时,吴起咬破自己的手臂,向母亲发誓:“娘,孩儿今后如果不取得将相卿大夫那般的荣耀,就绝不会踏入卫国半步。”说好之后,吴起辞别母亲,踏上了茫茫的求学之路。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关于这一幕,在明代著名小说《东周列国志》中有详尽的描写:起自啮其臂出血,与母誓曰:“起今辞母,游学他方,不为卿相,拥节旄,乘高车,不入卫城与母相见!”母泣而留之,起竟出北门不顾。在这段的描写中,吴起完全是个冷血动物,不顾年迈父亲的苦苦哀求,执意为追求功名利禄弃母而去。不过,在《史记》的记载中则不是如此。吴起离开前,他的母亲并未做挽留。这给我留下了这么一种美好的猜测:吴母知道吴起志在四方,他日必能出将入相,因此不忍也不愿阻止儿子振翅飞翔。如果是这样,吴起太幸运了,有个这么好的老母亲。
辞别母亲,吴起便拜入当时鲁国的大儒学家曾子(就是杀猪那位)门下,学习儒术。以我估计,当时的吴起大概是想学成后仕官于君主,担任一个文臣的职务,处理国家内政,以此步步高升,完成他对母亲的誓言。可不曾料到,在曾子门下发生的几件事,彻底改变了吴起的命运以及历史的进程。
一日,曾子问吴起:“你在我这学习六年,从来没有回乡探视过你的母亲,作为一个儿子,你的良心是否安定?”吴起答道:“我曾在母亲面前发誓:‘不担任相国或是大将,就绝对不回到卫国。”曾子听了非常不满意,责怪吴起:“可以对别人发誓,又怎么能对母亲发誓呢?”从此,曾子打心眼里讨厌吴起的为人。过了不久,从卫国传来噩耗,吴起的母亲因病去世。吴起听到这个消息,向天痛苦的哭号三生,就马上收起眼泪,继续读书。曾子怒不可遏,对他的弟子义正辞严地说:“吴起忘记了回乡为母亲奔丧,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流失要是没有源头便会枯竭;树木要是没有了根便会被轻易折断;人若没有本,怎么能过完一生?吴起不是我的弟子。”于是曾子命令其他的弟子不准与吴起相见,等于把吴起逐出师门。
在《史记》中,对曾子与吴起的对话没有详细记载,以上均出自《东周列国志》(在这里解释下,吴起系列里会多次引用此书。虽然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小说,但它严格根据各种史书选材,可信度很高)。作为小说,《东周列国志》在对吴起的为人方面持绝对否定态度,在冯梦龙眼里,吴起除了一身才华外,就一无是处。所以,冯大师塑造出二人的对话,以此来批判吴起的无情无义。虽有虚构成分,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吴起没有回乡为母亲奔丧。这一点,历来被无数文人所诟病。那么,吴起是否真是这样对母亲无情无义呢?我觉得不是。我的观点是:吴起此时的心里一定痛苦万分,正因为他太爱自己的母亲,才忍痛不回乡奔丧。
吴起也是肉身凡胎,他也有自己的感情。透过史书我们发现,吴起对待自己的士兵特别好,就像一位慈父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试想,一个人能够如此对待一些素不相识的人,更何况是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呢?一个爱别人的人心中一定要懂爱,而且他必定遇到一个爱他和他爱的人,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吴起早年曾多次出仕,却屡次失败,他的母亲并没有阻止他,虽然最后吴起败光了家产,可他的母亲却并未斥责他。母亲就好像温暖的炉子,每当吴起遭到挫折,母亲是他唯一倾诉的对象,而母亲也犹如深沉的大海,呵护、拥抱着他。吴起的母亲从未对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失去指望,相反,在吴起外出游学时,也不曾挽留。但有句话讲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不管儿子有多无能,家中的老母始终盼儿早归。可遗憾的是,她还没等到儿子衣锦还乡就撒手人寰,实在不得不说是遗憾。
吴起自幼丧父,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滋生恋母情结,对吴起来说,母亲是他一生中最爱的人,母亲的爱伴他成长。那后来吴起又为何如此狠心,不为母奔丧?我至少能列出以下几个原因: 1. 吴起认为自己一事无成,羞于回家见母,怕母亲看到他憔悴的样子,在黄泉路上还为他担心; 2. 既然母亲已逝,那自己倒不如努力上进,将来衣锦还乡,好好修缮母亲的坟墓,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3. 他已无亲人,不想再回到那个伤心之地……而且我注意到。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起终不归”,这很耐人寻味,很可能是司马迁得到吴起不回乡的原因,但为了维护封建礼教,故意省去。吴起不会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皆藏于“终”字上。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儒生,吴起的学习生涯宣告结束。吴起是否会放弃自己的梦想?不,他找到了一条新路——学兵法。三年后,吴起学成,从此走上战场。那么,作为将军的吴起表现如何呢?请看下节。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