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读后感作文:我们独自死去<br>——评《the reader》
起初看到The reader这个平庸的片名时我便断定它是一部安静的,淡然的作品,不会有激烈矛盾的情节和震撼人心的主题。不过我错了,虽然它的表现方式极为宁静,但那是一种无奈的沉默,一种似乎发出了巨大声响的空白。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一个月之后,我心里头依然不安地颤抖,由于故事的纯净,它的凄哀和它的不可挽救。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影片主要讲述一个步入中年的妇女与一个十五岁少年于一个夏天发生的不伦之恋。汉娜是个文盲,曾做过集中营的看守,生活狭小而空虚。迈克尔是中学生,后期代表反纳粹的新一代德国人。起初这些差距并不明显,他多次为汉娜朗读,只是出于他单纯的不参杂质的爱。而十年以后,当他作为一个法学者去旁听法院对汉娜的审判时,他发现他的爱不足以让他原谅那些罪行。另一方面,汉娜对这些指控供认不讳,执着地认为她只不过是“坚守工作职责”而已。
当她拒绝写字,宁愿被判终身监禁也不肯承认她是文盲时,我被同样一种执著所震撼。她丝毫不保留地将她的灵魂裸露,刚毅而挺拔,偏执而无悔。从某种不可思议的角度看,即便她是个万恶不赦的杀人犯,也拥有着能让我产生似乎于尊敬态度的品性。
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塑造了一个与经典纳粹不同的形象,一个平易近人,有着七情六欲的平凡女性,而非面目狰狞铁石心肠的杀人狂。她的存在也绝非是特例,二战中不乏有野心勃勃的法西斯专制者,残酷地杀戮无辜人群。但我相信更多人只是对周围世界没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对自身的存在没有一个更好的觉悟,以至于轻易被人利用,成为一种悲哀的政治工具。她们所谓参与的罪行,不过是迫于工作的需要,工作本身对她们没有特别的意义,不过是用以糊口谋生罢了。
我这样说不是想为汉娜开脱,更不是不尊重二战中的亡灵们。只是我无法带着从前对纳粹绝对的恨去审视她,去恨她。因为她的麻木让我恨不起来,她的可悲又让我不忍心去恨。我对她所持有的态度,更多是同作为女性对她渺小的内心世界的同情。
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很多人把它看成一部holocaust题材的电影,因此他们会理性的分析汉娜的愚钝和无知,她的顽固和荒谬。但我一直将the reader视为一部爱情片,尽管卷扎着许多繁复的事情,纠结的情感,但仍不改变其本质。爱能使最丑陋的灵魂变得美丽,迈克尔和汉娜都是如此。作为旁观者,我只希望看见一个美丽的结局,其他都不重要——至少对我来说不重要。
相比汉娜的刚烈,迈克尔则表现得很懦弱,他来到汉娜的看守所,又转身离开。他来到当年的集中营尝试去理解发生过的一切,未果。他正视不了对汉娜的爱,却也无法抛开它。拿起觉得太沉重,放下又于心不忍。他结了婚但不幸福,离了婚仍然不舒服。于是他选择逃避于面对中间的做法:寄给汉娜他朗读的磁带,以此保持两者微薄的联系。很多年后,他面对获释时白发苍苍的汉娜时,他仍感无力,告诉汉娜,他为她租了一间图书馆很近的公寓,没事儿的时候可以去图书馆看书。汉娜却说“I prefer being read to.”在这一切都改变了的时刻,她仍对他们的感情抱有希望,让这个纯粹的故事变得格外爱上。而她的死更为故事画上了最绝望的句号。
汉娜的自杀是必然的,她与迈克尔之间存在着一个结,他们彼此的不理解是恒久的,如果一直尴尬地僵持下去只会破坏美感。只有当一方退出了,这个结才会解开。
每次想到结局我总有一种无力感,似乎一切都不该是这样。但回顾每一个细节,似乎一切也只能是这样。她和他从最初就没有选择,她还是会受审判,他还是不会理解,不管他们相遇与否。我虽不是宿命论者,但相信生活赠给他们一段美好的经历,可以铭记一生的回忆。
影片把许多主题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一个文盲的无知,一个女人的执著,德国两代之间的沟壑和纠葛。我多么希望它仅仅是一部爱情片,这样我便不需要违背许多人公认的常理道德去欣赏汉娜。
荒谬的我居然会理解荒谬的她。喜她所喜,忧她所忧。只是因为被一段荒谬的不伦之恋所感动。
后记:痛苦的人聚在一起离开世界,企图在最后的一瞬寻找陌生的温暖。而幸福的人则在某一个安宁的晚上,独自死去。
By小十三
2009-05-18
0条评论